幾本書

最近有幾本書同時間一同看,一來為這個主日往將軍澳堂講道的補充資料,二來也是不想那些買了回來沒有時間看的書,要開始認真的去讀一讀。

最近看的書有:

Tuesday with Morrie, 不用多說,因為牧師的介紹,終於拿來再看看!

一個都不能少 ,蔡元雲醫生的新作,上星期去突破研討會,突破送的,看了一半,一本以聖經的例子來反省青少年牧養的書,坊間很少以聖經為基礎的青少年牧養書籍,我覺得青少年牧者必看!

The Safest Place on Earth, Larry Crabb 的作品,是Connecting 一書之後的延續,講述教會在失連的世代中,要成為世上最安穩的地方,讓人與人結連,人與上帝也結連。

The Connecting Church, Randy Frazee 的作品,這是一本有關小組教會的書藉,作者覺得小組教會有時也未必一定會增長,除非教會/小組能與人與社區結連。這本看得最少,所以不可以寫太多。

歪曲的性觀念

最近有老師跟我分享,他很驚訝今年的中一同學竟然玩一些很猥褻的玩意,男生竟然可以向女生「胸襲」,女生竟然用筆向男生的下部「進攻」,更有男女生在班房咀對咀,雖然這些學生只佔全部學生很少部份,但當聽到之後,我感嘆我們是營造了一個甚麼的社會來讓這班學生成長。

前天看見明光社作出這樣的呼籲,看了後很難怪這班學生有這些歪曲的性觀念!

明光社呼籲各界人士投訴於11 月16日出版的414期《東方新地》以及721期《壹本便利》:前者報道影星吳彥祖涉嫌嫖妓,除封面刊登有關女郎的半 裸照片外,內文更刊出兩位相關女郎的性感照片及稱呼、身材、所工作的夜總會等資料,仿似為性服務作宣傳;後者則報道女星在車廂更衣的過程,在封面及內頁分 別刊登了多幅女星半裸的照片,全部僅在女星乳房部位「打格仔」處理。

明光社批評兩本週刊於各大便利店及報攤隨處可見並公開發售,對青少年造成極大影響。該社表示 上月廿二日曾聯同其他十七個團體請願,要求報社自律,以及要求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嚴格執法,將有關刊物列為第二類,規定包膠袋出售及嚴禁十八歲以下青少 年購買。但事隔未夠一個月,各刊物又故態復萌,故呼籲各界人士發揮公民力量,罷買有關刊物,並致電或致函到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投訴,該處電話: 26767676,電郵:nrs@tela.gov.hk。

若我們不守護這班學生,誰來守護? 

午膳

最近一兩個月,我的午膳也是在一樓中渡過,因為中一的同學今年要留校午膳,正確些說,應該是留在班房內午膳。

當我知道後,我認為這是我約學生的大好機會,我就向校長申請讓我在午膳,叫一兩個同學到平台吃飯,此舉又可以舒解他們的壓力,我又可以跟他們傾談、熟落,簡直是雙贏的方案。

其實我以往也有約學生吃午飯,但除非已跟他們建立了關係,這實在也不容易,但現在他們簡直是渴求我跟他們一起吃飯,我就像在深淵中拯求他們一般。

雖然跟他們分享吃飯的時間只有二十多分鐘,但這也是建立友誼的開始! 

不要說笑吧!

晚上跟在中神的祈禱伴侶-阿歡與小琪吃飯,順便慶祝阿歡的生日,也可以分享我們最近事奉及生命中需要代禱的事情。

其間小琪分享又有人 叫她寫書,我也為她高興,因為那是一間非基督教出版竟然叫她寫有關年青人及耶穌的書籍,我想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題材。談話間,小琪擔心她寫不來,因為她現在 忙了很多。最後她竟然說:「我們三個都是青少年傳道,我們一人寫一部份!」真的給她想得出,我這樣的文字,在網上吹水還可以,要出街買又實在談不上,所以 我第一時間的回應是:不要說笑吧!

不過,之後又想,這又不失為一個為主作見證的機會。結果還是回家祈禱求問神吧!

甚麼是接納?

昨晚在看「成長神學」(一本很厚的書,讀了又停了又再讀)時,有一般文字很想跟大家分享。

「接納」 的意思是「接到自己這裡來」,那是一種邀請。簡單的定義如下:接納就是將某人接到關係裡面來。被接納就是你的每部份無論好壞,都被別人 接受,並且一點都不會被定罪。我的各種關係都需要運用接納:與神、與他人之間,還有與自己的關係。接納跟恩典有很密切的關係,恩典就是不配得的功勞。接納則 是恩典發揮作用的結果,由於神的恩典,我們得以被接納而與神建立關係。接納不僅是一個事實,也是我們要用主觀,用心靈去體會的。

記得在理工讀書時,我的門徒組長很接納我,我有很多機會去事奉神,結果我在神裡成長了很多。

我又記得我曾經在學生相處中犯錯,令到他們覺得不被接納,結果教會中也不再看見他們。

老實說,我在這數年間,才慢慢的學習甚麼叫接納,甚麼叫無條件的愛。

這樣才叫同工!

在周六的培靈會第二晚,九龍城堂的女傳道也來了,她向幹事說下主日不是她來博康講道的,因為她應該是十二月才來,而十二月那一次應該是我講的。

在培靈會中,幹事向我說了這樣情況,那時我不知道是誰弄錯,也沒有心情去想是誰出錯,不過,我在想要怎樣安排才對,結果培靈會的內容沒有多聽得入耳。

完了培靈會,那女傳道來找我,她就分享最近很忙碌,很疲累,我也知道他很忙碌,所以她不想下星期講,之後我也分享今個星期也是我講,她知道我也很忙碌(其實應該他忙碌些),結果我幫她寫下周的「牧者的話」,而她就可以安心來講道。

事情在前後到十句就解決了,雖然到了現在,我也不知道是誰弄錯,可能是我,可能是她,也可能是另一個傳道出錯,不過,無論如何,誰對誰錯已不重要,最重要是把事情解決。

我喜歡這樣不怕辛苦、不計較的事奉,這也是我在學傳事奉時,所享受的事奉方式:不計較大家工作多少,而是要將神的事工完成。

我覺得這樣的合作關係才算得上是同工,才算得上同心合意的事奉主。

無條件的付出

星期五晚上,完了培靈會,因為校役仍在學校,所以我離開時學校仍未關門,但當我在十時回到家中,有人致電給我,原來是剛剛有參加培靈會的九龍城堂的團 友(我以前他的導師),他們完了培靈會就去吃飯,而當他們回去時,他們的車子就被鎖在學校之內,但此時校役已經離開了,他們在學校門外向我求救。

學校大門的鎖匙,在教會中只有我擁有,想了很久也沒有別的辦法,只有連忙坐巴士回去學校。

其實我是萬分不請願的,因為我原本打算要在那晚完成講道最後的少少內容,不過,最近又正學習「無條件的付出」,所以無論怎樣,我也要回去一趙。

回到學校已是十時四十分,他們很開心見到我,而我雖然有些不請願,但我仍很開心可以幫助他們。

無條件付出的功課,其實很難學,因為那是非理性的行為。我們看到及感受到有人有需要,若我們用理性去決定付出不付出,那就一定會放棄,但若愛來決定,那麼付出就是必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