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預苦期]第二日

開始一段旅程,總帶著期望、希冀,望著終點,也期待旅程所發生的事。
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,約書記帶他們進入迦南地,目的地不是很遠,但旅程卻很長。這四十年,以色列人由奴隸變成神國子民,由難民變成軍隊;這四十天,我們又期待上主在我們身上有甚麼工作?
#預苦期默想
#憑祢意行
#lentday2

[預苦期操練]第一日


預苦期第一天 聖灰日
聖灰日是記念我們自己是受造之物,讓我們知道,我們來自塵土,仍要歸回塵土。
在兩極化的社會中,我們很容易自己歸邊,判定別人歸邊。但聖灰日提醒我們,我們是被造的,也是屬主的,謙卑回歸上主,也是我們這四十天所做的。如布魯格曼所言,「尋找、求告、離棄、歸向,都是很切合預苦期的字眼。」就讓我們開始這回歸上主的第一步。
#預苦期默想
#憑祢意行
#lentday1

讀書多身體疲倦

null

傳道書中有這樣的一句:「著書多沒有窮盡,讀書多身體疲倦」(傳一二:12)這一句常常筆者在初信時作為溫習中要休息一會的借口,不過其實傳道書的作者是以一個正面積極的態度來分享的。在現今的世代中,我們也許很少會有「讀書多」的情況,發生得最多的就是「打機多眼晴疲倦」、「用電腦多雙手疲倦」,這世代要人自願去拿起一本去讀也不多,更何況是「讀書多」?

請大家想想,最近你讀過哪一本書對你的屬靈生命有著很大的幫助?你讀這本書相距現在有多久?一個月?三個月?或是一年?
閱讀全文〈讀書多身體疲倦〉

「在曠野中」

很快又要告別中六的學生,實在為他們的前路祝福及祈禱,願神賜福。

站在他們當中,雖然未必能與他們每一位都相熟,也未必常常都能與他們一起,但也感謝主在他們六年中學的生涯,自己也有份在其中,偶意的一句,一同的參與營會,聆聽他們,一起禱告,就是與他們同行,同走這人生其中一段路程。
閱讀全文〈「在曠野中」〉

一窩蜂信徒

最孤獨的圖書館

在內地河北省秦皇島北的海邊,有一所被稱為「世界上最孤獨的圖書館」,它坐落海邊,就像孤單的在海邊守望著甚麼,此圖書館在2015年五月一日開放的半個月,每日都只有數十人來探訪,不過自從五月中一條介紹此圖書館的微博被瘋轉後,這擁有優美海邊大海景的圖書館,就有許多人蜂擁而來,據報導現在一天大約有二千人次參觀此圖書館,從此這所寧靜的圖書館就不再寧靜,而孤獨的圖書館也不再孤獨。

這種「一窩蜂」的情況,除了在內地、在香港會出現之外,其實在聖經中耶穌時代也曾出現:
閱讀全文〈一窩蜂信徒〉

知識的中介者

最近在想,在我成長的階段,除了父母外,有甚麼人影響我最深?在深思後,我有以下的發現:

我的小學時代,學校坐落於九龍城寨旁,並且在飛機的降落機場的航道附近,老師講課時,隨時有飛機經過,飛機發出的聲音令人震耳欲聾,老師會因此暫停講課約一分鐘,待聲音遠去後,他才能繼續。在只聽到飛機聲音的那一分鐘,世界彷彿停了下來,老師不會講課,同學也不會說話,可能有些頑皮的學生會在與身邊同玩耍,而我就多數在呆坐及發白夢。學校環境不是十分好,但在區內卻可算是一所名校,原因是我們有一位好校長,這位常穿著他那灰色西裝外套,在放學的時候,總會微笑的送別我們一班小學生,有時也會與家長傾談,了解學生與家長的需要。校長是當區的區議員,雖然那時不知道區議員是做什麼,但我也知道他會幫助有需要的家庭生活,資助有困難的學生上學。雖然我沒有與校長有甚麼詳談的機會,但他為這貧窮社區的付出,卻深深影響去學習如何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閱讀全文〈知識的中介者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