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拉雜雜的回憶-少年入院記(一)

(按:原本這篇文章是分享我在調景嶺的靈實醫院內的生活,但因要交代之前入院的情況,所以就變成「少年入院記」)

今天是每個月一次三堂同工會,今次相聚的地方是在將軍澳堂。今天我特意不坐地鐵往寶琳,而是在觀塘坐小巴直達慧安園。

坐小巴會途經調景嶺的山腳,在山腳往上望有一富有中國特色的教堂,那教堂就是靈實醫院的教堂,這也令回憶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。

在二十多前年,座落於小山丘上的教堂外仍可看見一幅美麗的海景,在一個初夏的主日早上,我在那間小教堂作了人生第一次相信耶穌的決定,那時我仍在讀初中,只知道信耶穌會幫我,一個功利式的相信,所以在那次「決志」以後,我並沒有返到教會,直到中六才認真信主,那又是另一個故事。

我喜愛靈實醫院環境,「有幸」在那裡住了兩個多月是因為一次意外…

中二那年的四月天,我與弟弟正在行人天橋跑回家,其實我落樓梯的平衡一向都不好,那次當我從天橋的樓梯往下跑時,我因為失了腳而整個人仆倒在地上,在落地的那一刻,因為我的手肘首先著地,結果令到我的左手手肘骨碎了,而手肘的較位也很勵害的移位。

因為家住九龍灣,所以我被安排送入聯合醫院,那時聯合醫仍未重建,我住的是6B的骨科病房。

在醫院裡做完手術,醫生幫我的手肘移好位,並加上三支鋼針固定其位置,手肘上一共縫了十八針,對一個少年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。

在做完手術不久,就有物理治療師來幫我做物理治療,所做的是用重物來令手肘伸展,用冰敷在傷口處,要忍受冰的冷凍及手部的疼痛,我也佩服自己的忍耐功夫。聽醫生說要立即做物理治療的原因是怕我手肘的肌肉硬化,影響日後手肘的正常屈曲及伸展。記得物理常常用量角的器具來量度我的手肘能夠屈曲的角度。現在我的左手肘能屈曲的角度相差右手的不多,所以現在看來當時的受苦仍是值得的。

對於一個初中的學生,有人以為我一定在醫院很悶,其實悶不悶是在於怎樣去生活及與別人相處。而我自己就覺得醫院並不是一個十分苦悶的地方,因為又要做物理治療、又有紅十字會「醫院學校」的姐姐來教我書本上的東西,最重要是可以找到與自己相約的朋友,記得那時有兩個在醫院中認識的朋友,一個比我年紀小但因交通意外而失去一隻腳的男孩,另一個又是傷了一隻腳但傷勢比較輕的朋友,我們有許多機會在病房玩玩,我對他們十分深刻,因為他們是我第一個認識的傷殘朋友,也是我童年少遇見的悲劇人物(我認為)之一,直到了今天,我仍然記得他們的名字,可想而知,我對他們的印象仍是很深刻的。(剛剛在網上查找,原來失了一隻腳的朋友已成為一間幫助傷殘人仕機構的主席,在互聯網找人真方便,連失散了二十年的人也找到!)

不知不覺間就越煮越多,可能這就是為甚麼一些老人家總喜歡說以往的事,而且越說越有。寫了這麼多仍未進入靈實醫院的內容,要留待下一篇再跟大家分享了!

在〈拉拉雜雜的回憶-少年入院記(一)〉中有 2 則留言

  1. 說起「功利式信主」和「醫院故事」,我覺得每個人的童年都是有趣的。我也因著你這個題材,也想當年了。嗯,我也變老了。

  2. 那麼你也要寫寫你的童年往事喇!一定很精彩的!
    除了二十前的事,昨晚我又看了一些十多年前的影帶,很特別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